close

古籍點亮明燈/莊雲惠

陪高中的學生讀蘇東坡的<赤壁賦>,他抱怨學校老師要求背記全文,唸唸有詞的說:「古人的作品離現代這麼遙遠,有什麼好讀?為什麼還要背它?」從國中開始接觸所謂「古文」,不知道他們體會多少?領略多少?又從中汲取多少智慧與涵養?為什麼至今對許多學生而言,所謂「國文」,仍是他們應付考試不得不讀的科目,甚至是艱澀枯燥的科目。

我逐句逐字解釋<赤壁賦>的內容,更重要的是提醒學生除了了解字面的意義,想像當初時空背景所衍生的感發,探索深藏的底蘊,擷取思想的內涵,吸收古人的智慧結晶。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能流傳千年百年,一定有它的道理。時間就是最佳的考驗,它經過無數人閱讀、篩檢,還能夠留存,成為經典文章,必然有閱讀的價值。」不管孩子是否滿意這個答案,仍娓娓道出我的看法。「至於為什麼要背記?在你學習養成、專注求學的階段,記性最好的時候,能夠把一些經典文章或段落牢記腦海裡,將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可能在你生活中發生作用喔!」學生流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,望著他可愛的表情,我莞爾一笑。不管他相信與否,或能做到多少,我都必須也樂於把自身的經驗告訴他。

經典書籍蘊藏著無數的智慧,在在可以指引生活方向。我曾在職場擔任機要工作,每每經手一張張金額不一的支票,蓋章後交付兌現,我常記起《論語‧述而》篇:「子曰:『飯疏食,飲水,曲肱而枕之,樂亦在其中矣;不義而富貴,於我如浮雲。』」想著孔夫子的教誨,體會他在粗茶淡飯中自得其樂,對於不屬於他的財富與權力視為浮雲的心念,讀著、念著,背記著、也遵行著,久而久之,就成為一種理念了。又讀到<赤壁賦>中:「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。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」是啊,對於不是屬於我的任何東西,哪怕只是一絲一毫都不能拿取,俯仰之間必須心安理得,而這短短數與,已不只是文章的詞句,而是一種思想,一種修為,也是立身處世的一盞明燈!

曾經工作不如意,同事之間明爭暗鬥,讓我備感疲憊,萌生離職的念頭,當我徘徊猶疑,萬般情緒如絲縷糾結,喟嘆之時背記陶淵明的<歸去來辭>:「歸去來兮!田園將蕪,胡不歸?既自以心為形役,奚惆悵而獨悲?悟以之不諫,知來者之可追?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舟遙遙以輕颺,風飄飄而吹衣。問征夫以前路,恨晨光之熹微……」吟著誦著,彷彿隨著一葉扁舟悠悠浮盪在綠波間,微風輕拂,吹起衣袂飄飄,連心情也輕悅起來了,告訴自己,有限的形體何必被外在不能掌控的人事所綑綁?又何必為人事的紛爭感到失意而悲傷,既然「富貴非吾願,帝鄉不可期」,心解脫了,身也自在了!<歸去來辭>好像是一帖心靈之藥,常在我不順遂時療治我的傷痛,撫慰失意時的落寞情衷!

   當年我也曾為了應付考試埋首苦讀國文,當初到底考了幾分或因為這些分數得到什麼結果,早已不復記憶,只是牢記的古文篇章或經典書籍的章節,成為生活的引導,或情感抒發的寄託,這就是最大的收穫了。而今面對下一代的年輕學子,我滿懷疼惜之情、憐愛之意,由衷希望他們在國文教材中不僅只是習得文法修辭,在考題的ABCD選項找尋答案,還要能欣賞文章的內涵精神與真善美真諦,讀出古聖先賢的嘉言懿行與風骨情操,並內化成思想,成為立身處世的準則,心安理得地走出美好的光明人生。

----寫於102年3月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莊雲惠 的頭像
    莊雲惠

    莊雲惠的普羅凌作文教室

    莊雲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